「灶」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,是家家戶戶所必備的廚房設備, 也由於灶的存在,而有了祭拜灶神的這個傳統,也是家神五祀(門神、戶神、行神、灶神、中霤)之一,習俗中灶神監察人間善惡,並在年底稟報天庭, 因此, 家家戶戶都會祭拜灶神,它象徵的是與人為善,並祈求家庭和樂平安。
廚房的客家話是「灶下」,我們為了發揚這個善良的習俗,而舉辦了灶下生活節,今年已經是第三屆, 前兩屆是在11月舉行。以往每當灶王爺聖誕(農曆八月初三)前約半個月的時間,全台絡繹不絕的香客會到五指山來祭拜灶王爺以祈求家庭和樂、人員平安, 而灶下生活節希望傳承的精神亦是如此,因此,本屆開始,便和灶王爺聖誕結合在一起在農曆八月初三前夕舉辦。
民國65年左右,由六股口和五指山口到五指山的道路才開通, 在此之前, 全台的香客要到五指山灶君堂來參拜,必須由六股口和五指山口走羊腸小徑到五指山,至為辛苦,灶君堂廟方都會準備客家待客美食粢粑讓香客享用,而粢粑的材料是糯米,皆由附近農家或是外地有心人士提供,後者必須由六股口或五指山口以挑擔、背負的方式送到五指山,也是非常辛苦的。而提供粢粑供香客享用的這個習俗一直沿用至今,已成為香客到五指山灶君堂來參拜的一個特色之一。
緣引於此,我們主辦活動取擷的元素是:「客家」、「五指山」、「灶」、「灶神」「粢粑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