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指山與灶君堂120年

五指山屹立於新竹縣的北埔、五峰、竹東三鄉鎮之間,有大隘地區(北埔鄉、峨眉鄉和寶山鄉)少祖山之稱,雲山飄渺間,佛道廟宇如在仙山,並且曾為台灣十二勝景之一。五指山開山的源起為楊木生兄弟在 1905 年受風水師指點、起建茅屋祭祀灶君爺開始,傳承到今年剛好滿 120 周年,楊氏後代仍居住在灶君堂旁守護。這座全國最大、最早的灶君堂因有許多傳奇故事,才會吸引信眾上山持續開拓,同時也是台灣各地灶君宮廟的母廟。每年誕辰活動百多年來,仍於農曆八月初三子時舉行。

灶下 – 傳承敬天惜福的客家精神、承先啟後永續文化

如今的五指山已是佛、道宮廟林立、充滿仙氣裊裊的宗教文化,開山百餘年的客家聚落保留濃厚的客家飲食、自然與人文與生活文化脈絡。五指山兼具信仰與森林風貌的地景,客家特色的傳承,近年來還有返鄉青年創辦的民宿、窯烤與特色餐飲等,再有興建中有新的天佛禪寺、手作工坊等。多元的內容吸引了各方面的遊客來山,除了一般觀光客,朝拜的香客、研究動植物的學校團體、喜歡登山野營地年輕族群等。回顧這得以持續發展百餘年的力量,溯源灶君堂功不可沒,強大的信仰凝聚了地方共識,集結大隘三鄉客家心。
客家人說「灶下」,台灣人稱之為「灶腳」,意謂烹煮全家美食的地方,象徵全家的幸福安康。灶神掌管著全家的福祿,灶火旺盛則家業興旺,舊時家中若發生不順的事情,還會將灶台拆毀重砌,可見灶在客家人心中地位。120 周年慶的計畫,擬以全台最早供奉灶神的灶君堂和鄰側也有陪祀灶神的玉皇宮,以「灶神」、「灶」為活動核心意象,另外,象徵薪火相傳、傳承與團結、敬天惜福。

推動注重家庭和諧圓滿的灶君精神

灶神,時刻守護著家家戶戶成員的平安,灶君堂和玉皇宮也是許多廚師必定要拜拜的地方。灶君堂和玉皇宮還有知名的粢粑和素齋,在農曆新年、每年農曆八月初三灶君生、十月十六盤古誕辰時,免費提供給進人山人海的香客。「灶下生活節」以深度的飲食文化脈絡為發想,以灶下食福來傳達。客家文化中本就有許多特有的傳統美食,本次活動要用灶來烹煮食物、燒茶水,讓人來體驗感懷客家古早味,尤其是年輕人、小朋友增長見聞,體會古早時灶下的幸福,適合全家人或親朋好友一起來玩。活動也邀請客委會大獅兄劇團表演土地公遇到灶君的節目,表現普羅大眾最親密的保佑者。活動配合推廣北埔的特產「膨風茶」(東方美人茶)、 柿餅、擂茶等,讓人沉浸文化也享受美食的歡樂。同時希望藉由本次慶典活動,帶動並鼓勵返鄉在地創業的村民,激勵在地青年持續返鄉建設自己家園。
在民國108 年的第一屆灶下生活節,由鄰近的東泰高中餐飲師生做菜且親自端盤供奉敬獻,使得參與的年輕人非常激動難忘,充分感受了客家文化的傳承意念。而109 年的第二屆灶下生活節美食競賽項目,邀請全國餐學生與賽,激勵學生們研發客家美食新創作。本屆實質經濟灶現場烹煮食物食物,傳揚灶的幸福真義。

推廣山林漫步及身體的健康生活

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和林務局歷年完成了五指山的多條步道,其中一條由林務局興建,由竹林禪寺至中指峰頂的路線-登頂步道,另外由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興建的橫向(親子)步道、猴洞步道、金龜岩步道等較平緩,吸引不少休閒遊客。五指山為小百岳之一,一千公尺高的森林動植物生態豐富,步道還有一些奇石,狀似烏龜的 巨岩背殼上覆滿金色苔蘚「金龜岩」。34 公尺高的大岩壁中僅容一人擠身走過的上坡步道「猴洞(一線天)」;狀似棺材有著升官發財寓意的奇石「石棺」; 隱藏在去油加水的台灣石。另有近百年歷史觀音寺的「天君殿」,是由海底遺跡巨石開鑿而成的「石中廟」。五指山擁有豐富的宗教人文地景與信仰氛圍,同時還擁有優越的自然與生態資源,也是五指山觀光發展潛力的基石。


第二屆灶下生活節集錦